展览名称:青果·京华--清华学派青年艺术家第四次学术研究展
展览地点:刘海粟美术馆
展览时间:2016.11.05-11.09
开幕时间:2016.11.05 14:00
艺术 艺术家 艺术作品
--为“清华学派”第四次画展所想而写
如今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很多,绘画展览尤其多,几乎到了目不暇接的程度。我们每天都能够看到有关画展的邀请和宣传,都能听到艺术家喋喋不休的话语、听到批评家的高深莫测的说辞。其繁忙的程度堪比巴黎,其兴奋的程度比肩纽约。如同对艺术的“占有”,并不能等同于对艺术的“拥有”一样,繁忙未必就是繁荣,兴奋未必就是兴旺。在这些繁忙与兴奋的背后,有多少艺术的初衷被保留下来,有多少艺术家的作用被确立下来,又有多少艺术作品的意义被揭示出来呢,我们都不得而知。
尽管艺术、艺术家、艺术作品彼此密切相关,但在概念上并不相同,更不是相等。艺术是人类精神的永恒诉求,艺术作品是精神诉求的终极载体,艺术家则是载体的制造者和监护人。由于他们长久的各司其职,才营造和维护出了我们人类的这一绝无仅有的精神家园。艺术有其自身的发展和演变规律,这规律不会以艺术家的意志为转移,也不会以任何与艺术瓜葛人们的意志为转移,只不过长久以来人们自以为能够把握艺术的规律,操控艺术的发展而已。从表面上看,艺术家一直是艺术历史的书写者,但实质上艺术家只是文明进程的见证者,艺术作品则是这些见证的依据。艺术的作用在于最大限度的发掘人与生活的意义,而不是用来证明艺术家自身的价值。艺术作品的作用在于如何实现精神的寄托,而不是标榜欲望和发泄人情。艺术家的作用最为特殊,也最为不确定,也最容易名不副实。艺术家仅仅艺术的传播者和殉道者,他们既不是传道者,也不是上帝。与深刻复杂丰富的人类生活相比,艺术、艺术家、艺术作品远没有那么重要,重要的是这三位一体的存在给予人类文明的启示。
“清华学派”的一干人等,长时间以来的所作所为,所思所想,似乎都与上述这“三位一体”的思考相关,他们的文化与教育背景早已决定了,他们不得不思考和体验,艺术、艺术家、艺术作品到底意味着什么。几近独立的思维意志,不甘认同的创作状态,特立独行的绘画作品,无论怎样看都显得与众不同,所以他们也必须承受为此所付出的代价。以至于他们始终处于我们社会“主流艺术”的边缘,甚至是边缘的边缘。这也许就是“清华学派”赖以存在的基础,或许也是他们今后不再存在的原因。我想今天我们所面对的“清华学派”,不仅是由于他们出自同一所美术院校,也不是由于他们有着相同的艺术追求,而是因为他们对艺术、艺术家、艺术作品有着不同于其他人们的观点和看法。其实“学派”的意义就是研究探讨,就是研究探讨人类文明所面临的各种演变,包括社会生活和艺术的演变,这是一段充满艰辛和荣耀的研究体验,与此相比,艺术作品的好坏,艺术家的贵贱,艺术的地位是否还有那么重要……
李睦(清华美院绘画系主任,博士生导师)
2016年10月
▼ 作品欣赏
陈昱,群居之三,色粉,55x80cm,2016
范毅宏,大秦岭-梦里家山之十二, 60×60cm
何先球,茂林清霁,纸本设色,248×129cm,2016
黄明,微观-镜像1,玻璃油画丙烯,140x170cm,2014
李发友,城市万象2,布面油画,90cx130cm,2013
刘文杰,游戏的牺牲品,布面油画,120×150cm,2009
王冲,共呼吸之团团互生,纸本水墨,120×60cm,2015
唐诗,执规,布面油画,80x60cm,2015
战金娟,黑色(No.20),素描,75×60cm,2015
转自:艺术常州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